發布時間:2021-06-28|來源:ZAKER 哈爾濱|專欄:風險提示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報馬上就要開始了,每年高考成績發布后,總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迫心情設局詐騙。哈爾濱市公安局反詐騙小衛士整理了一份防騙指南,謹防考生和家長上當受騙。
一、“ 高價志愿填報 ” 陷阱
目前沒有任何招生考試機構、高校與社會機構或個人開展高考志愿填報指導合作,切勿輕信所謂的 “ 天價 ” 志愿填報指導服務。各地教育部門、考試機構和高校將組織開展 “ 加強考生志愿填報指導服務 ” 專項行動,為廣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指導服務。
二、偽造虛假查分網站
詐騙分子通過短信發送虛假查分網址,讓考生輸入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銀行賬號等信息后,將這些信息記錄并販賣,或者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正常情況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個,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試院,考生可登錄其網站或官方微信等進行查詢。
三、謊稱有 “ 內部指標 ” 或 “ 特殊關系 ”
不法分子自稱是高?;蛘猩k某領導的熟人、親戚、朋友,有 “ 內部指標 ”“ 機動指標 ”“ 高校自主招生指標 ”“ 點招 ” 等名額,謊稱可通過交錢換取內部指標、點招指標及計劃外指標等,降分錄取未達線考生。
四、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類型
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學考試。一些騙子利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大眾化、多元化發展形勢,把普通高等學校與其他高等教育形勢混淆,比如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聲稱只要肯花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名牌院校??忌雽W后才知道,學校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而是自考試點班、成教預備班或網絡學院。
五、藝術生交錢包錄取
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復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范圍進行調整,這使得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 “ 幫忙搞定 ”,或以 “ 不交錢就不錄取 ”“ 不交錢就退檔 ” 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六、冒充高校招生人員
不法分子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冒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掌握高校 “ 內部指標 ”“ 機動計劃 ”“ 定向招生計劃 ” 等,讓家長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離。比如打著軍校招收 “ 地方委培生 ”“ 自費生 ” 的幌子,甚至通過偽造軍隊公文公章,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人員,許諾教育部門認可學歷、畢業后一律安排到部隊工作等。由于軍隊招生與普通招生不一樣,包括政治考核、面試、體檢等多重環節,而且歷年招生形式會有變化,騙子更容易借此機會混淆視聽。
七、提前獲知錄取結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騙子鼓吹自己 “ 上面有人 ”“ 保證錄取 ”,公開叫價。實際上,省教育考試院會進行網上公開征求志愿計劃,不會私下打電話。
八、偽造錄取通知書
騙子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戶內。
九、謊稱提前發放助學金
騙子自稱是教育局工作人員,可以對困難考生或者成績優異考生提前發放助學金,再不領就要過期,然后騙子指揮受害人去 ATM 機轉賬。
十、低分能 “ 跳檔 ” 錄取
每年招生期間,都會有人自稱有辦法讓不夠一本線的考生錄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數線的能錄取到本科院校。
十一、謊稱有內部信息,夸大虛假宣傳
某網站自稱掌握內部大數據,能夠 “ 精準定位院校 ”“ 一分不浪費 ” 等。事實上,每年高考工作中,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發布高考成績統計情況和近年來各高校錄取分數情況。市面上的機構或個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的內部信息。
十二、謊稱有內部人士,假冒專家身份
某咨詢機構打出廣告,稱 “ 與 C9、985、211 院校成功牽手 ”“ 著名部屬高校權威志愿填報專家組成團隊 ”。事實上,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 “ 高考志愿規劃師 ” 等職業資格證書,該機構一些所謂 “ 志愿規劃師 ” 都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經過幾天培訓就匆匆上崗,還有一部分 “ 志愿填報專家 ” 并沒上過大學,按照總部培訓過的 “ 臺詞 ” 給考生和家長輔導。家長購買這些機構的服務不僅花了冤枉錢,更是對孩子前途的不負責任。
十三、謊稱能精準指導 實則實施詐騙
有的 “ 志愿填報輔導 ”App 和網站假借為考生 “ 一對一 ” 服務的名義,收取高額費用后溜之大吉;有的偽造錄取通知書,要求考生提前交學費;有的要求考生填寫許多不必要的個人信息,或者發送帶有木馬的鏈接,造成個人隱私信息外泄。
警方提示:所有騙局都圍一個 “ 錢 ” 字,凡是涉及錢財,考生及家長一定要高度警惕。遇到招生疑難問題,要通過正規渠道咨詢核實,不要輕易將考生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等信息交予他人。如果遭遇招生詐騙,要及時向招生機構和公安機關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